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
(2020)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代码):国际商务(0254)
一、专业特色
1.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服务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全局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国际商务专业技能与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胜任国际化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立足本区域,面向国内外,为从事传统货物或服务贸易企业,从事新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跨国直接投资和外包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输送专业型人才。申请单位在办学过程中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具备一定的专业学位培养经验,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制定完备的专业发展规划。
二、师资队伍
2.人员规模。专任教师不少于15人,参与指导学生的行业教师数量不少于学生数量的25%。学位授权点应配备1-2名的专职教辅政工人员,服务于日常教学及学生管理。
3.人员结构。教学人员年龄、学历、学缘结构较为合理。专任教师中40岁以下中青年比例不低于30%,以研究生学历为主,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40%,最高学位为外单位的比例不低于40%,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比例不低于40%,有实践经验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行业工作经验)的比例不低于30%。
4.骨干教师。有3-5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能够引领、支撑本专业学位授权点不同培养方向的科研、教学需要。骨干教师科研成果丰富,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学术称号或教学科研奖励,在与国际商务相关的学术团体或行业协会兼有职务。骨干教师应在本单位相关专业或其他单位本专业学位有至少培养2届硕士的经历。
三、人才培养
5.课程与教学。应具备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硕士生培养经验,毕业生不少于50人。相关本科专业建设不少于6年,或相关硕士专业建设不少于4年。根据《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以及《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含明确的培养目标,对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学分,社会实践、学位论文等提出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应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应突出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类课程应有行(企)业等一线实务部门人员参与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完备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和教材、参考书目有明确规定。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本专业学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6.培养质量。近3年,在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中至少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承担1门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的建设。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本地区有较高的社会评价。
四、培养环境与条件
7.科研水平。专任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近3年,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金额总数不少于5万元,人均发表1篇以上专业学术论文。专任教师须以主持人身份获得至少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撰写的教学案例被省部级以上案例库收录,或为本地区相关行业有代表性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撰写过咨询报告等。
8.实践教学。应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均应采用案例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所选案例应符合课程建设目标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模拟实践教学及课外实习等形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对行(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做出明确规定。培养单位应建有数量充足、长期稳定的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满足全面开展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需要。
9.支撑条件。拟申请单位充分重视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的平台建设,有正确的质量观和育人观。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培养学院各层面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设置有效的管理机构、配备充足管理人员,开展常态化的学风教育,有确保专业学位健康稳定发展的规划。学校为专业学位发展提供培养经费保障,有明确的奖助学金制度,充足的图书文献数据库资源、满足教学所需的实验室、案例讨论室资源及联合培养基地,为育人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