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联系我们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商学院开展“以父母之心办学”教育思想大讨论
时间:2021-10-30

10月29日商学院各系开展了“以父母之心办学”教育思想。商学院执行院长熊励教师表示“以父母之心办学”对于年长的老师来说,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培养、去关爱、去引导,不抛弃;对年轻教师来讲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带着他们共同成长,不放弃。大学四年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阳光学院的老师,无论什么专业,更多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毅力,首先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阳光青年,再把这些阳光青年,教育成有竞争能力的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

商务与营销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思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包括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专业老师对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讨论了最近学校的各种激励、培训机制,加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同时对近期开展的“情暖工程”,扶“特”扶“弱”进行了讨论,郁榕睿老师提出:教育一定是直抵学生内心深处的柔软的教育,让学生感觉到教育是有用的,这就是宽教育,就是用宽为手段和以宽为目的,打造一个素质教育的阳光教育。王衍宇老师提出:教师们如果没有幸福感、尊严感、价值感,学生又怎能快乐成长?要尊重每一位普通老师对于阳光学院的奉献,要以父母之心对待所有老师,才能更好地阳光学生。吴赢老师提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对待大一学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毕竟刚刚离开父母,就像刚刚断奶的孩子。

金贸系教师通过讨论,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解读“以父母之心办学”的初衷。以“仁心、仁爱、仁义”等角度出发,关怀学生,感化学生,师德相传,以情感打动学生;从教育工作者基本要求和师德师风角度出发,规范师生守则,上课纪律严明,加强课堂管理,课后如沐春风,对学生学业情况保持高度关注并给予帮助;以学校办学定位和各专业定位出发,深入理解学校“以父母之心办学”的初衷,认识到“以父母之心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并贯彻学校相关精神。金贸系全体教师表示将从教师日常上课点滴做起,课堂前、中、后做好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等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难点和重点;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好课后复习和答疑的工作。针对所授课程,总结授课经验,梳理近3年来课程通过率,查找通过率低的课程,集体讨论通过率低的主要原因和症结,并根据课程不同特点,给出提高课程通过率的方案和可实行的办法。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情,讨论期末考核原则及实施办法,不同课程可灵活采用多种考核办法,不用拘泥于结果性考核,鼓励教师采用多元考核制,以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系在杨淑惠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讨论,各位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黄瑞展老师提出应该塑造各专业的组织文化氛围;钟冬明老师提出可创新过程学习管理机制,围绕就业、考证的主题创新多元教育模式,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习惯;洪浩凯老师提出应用型模式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比一般本科学生要强,而基础理论比一般的专科学生要强,以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廖启顺老师提出要思考培育什样的人、为谁培育。张妍芬老师提出为更好地做好学生考研工作,建议学校每一年能够整理和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及专业的考研指导指南给老师,并提供一个能够给考研指导老师答疑的渠道,从而帮助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张慧芳老师提出需强化师德建设,提升思政教学水平。杨淑惠老师提出要关注教师成长体系,培植教师发展能力,应该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成立教学名师工作室,建立人才培养梯队,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鼓励教师参与服务社会实践项目,通过“企业挂职”制度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郑成功老师提出在专业建设上要引进业界人才;吴昌哲老师提出针对毕业专业所涵盖的工作岗位,建立校友制度;潘津老师提出因材施教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增加过程考核比重(课前、课后小测);范太胜老师提出要建立健全转专业制度,建议设定总额人数5%,不要分优秀及困难生申请;张恩娟老师针对情暖工程中的学分置换问题提出建议——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基础课程学习困难,比如高数类、英语类课程,但是“将取得的成果,如国家专利、发表论文、创业、竞赛获奖、职业证书等等置换弱势课程的成绩或者学分”。陈伯琼老师提出针对名师工作室的问题提出建议采取“扬长“教育模式、建议获奖优秀之名师工作室可组织开展示范观摩活动,并增加工作室之间的交流活动。温大君老师提出:针对教学质量建设制定多项激励政策,通过“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服务育人奖”等奖励加强教学业绩津贴,依据教学质量评价树立榜样,激励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

会计系在李学堂老师的主持召开线上会议,讨论情暖工程。艾静文、陈昌平等老师认为应优化信息平台,强化学生自主与自我组织能力,实现教师减负增效,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效果。围绕“因材施教,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主题,洪震、范文林等老师认为根据学生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虽然不错,但需要最基础的课程学时学分的达标要求。针对“多方联动,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机制”,黄翔老师建议第一,建议让学生要提出需求,老师和学生的帮扶目标才能明确;第二,建议以学生帮扶学生为主,教师帮扶为辅,学生带学生容易培养合作互助精神,建议给予提供帮扶的学生一定的激励。罗琼老师认为要帮助学生转变厌学的情绪,否则各种帮扶政策也只是一句空话。只有学生自己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才能真正起到帮扶作用。针对“多元精准,建立健全转专业制度”,王浩云老师认为“拓宽转专业申请对象。兼顾学习优秀与困难群体”这一项提议对于潜在的转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项利好。阳静老师认为对于转专业的学生,他们不仅要学习新专业的课程,还需要补前1、2个学期的课程,因此学业压力较大,建议在转专业之前先修2-4学分准备转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纳入转专业考核机制。针对“育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曾惠芬老师认为建设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教师不仅要提升业务水平,还要提升师德水平。张静老师建议,适当增加访问学者的机会,安排专业范畴相对应的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接受深造,提高学科建设能力。教师校企合作培训,开阔合作领域,让教师队伍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并能转变为教学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