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至4月13日,我们黄翔、杨林炜两位老师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财会专业骨干教师研修班暨2014年“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会计专业160位教师参加,主办方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徐经长教授、周华副教授和秦玉熙副教授、清华大学夏冬林教授、暨南大学胡玉明教授等国内会计专业知名专家,讲授会计学的前沿理论和思想,演示先进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主要是会计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选择、财务会计的演变和思考、如何运用研究型教学剖析会计准则的重点和难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堂教学组织及示范等。两位老师认真聆听了诸位专家教学的精彩讲授,作为青年教师从中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拓了视野,受益匪浅。以下是参加这三天研讨会的收获与体会:
第一天的研讨会,首先由徐经长教授作了关于“会计的理论困境与现实选择——关于概念框架的思考”的专题报告。徐教授的专题讲授观点清晰、逻辑结构严密,主要围绕“两个目标、两个要求、两张报表、两个属性、两个基础、两个理念、两个影响、两个取向、两个范式”这九个方面系统讲授了会计学的教学框架和思路。报告中,徐教授的精彩观点层出不穷,这些观点回答了我们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给予了很多启发。如徐教授认为,会计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清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是职业判断的能力,强调会计的专业思想等。徐教授还举了很多的案例,如公允价值的提出过程、山西汾酒的坏账准备计提等案例,解释了当前最新的会计理论和思想,并强调如何在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起来。此外,徐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形式,如减少课堂学分,从170多分减少到140多分,但加强了课堂外的训练;本科所有班级都配有研究生助教,布置了大量课后作业,包括章节作业、课后搜集材料、撰写读后感等。
第一天下午的研讨会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华副教授进行“会计规则的由来——运用研究型教学剖析会计准则的难点和重点”的专题报告。我们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会计准则枯燥乏味,学生也学得较为辛苦,一直在苦恼着怎么把会计准则的运用讲授得生动活泼。周华教授风趣幽默的专题报告正好解决了我们长期困扰的问题,原来研究型教学也能讲授得如此生动。周华老师先讲授了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对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影响,并介绍了什么是研究型教学。他认为,研究型教学多采用直观教学和辩证教学,直观教学就是采用实际案例,辩证教学在于引导,如教授权益法时遵循“何人何时为何提出权益法”的思路展开。然后重点介绍了运用研究型教学方法怎样上第一节会计课。周老师在上会计学第一章时用的方法和讲授的内容较为特别,他的第一章的主题是“快速入门——十个分录学记账”,第一次课通过十个分录学记账,第二次课讲结账,简单介绍出报表,第三次课开始复习并讲授会计基本职能、假设和基础,接下来的课则是依照“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思路讲授《初级会计学》的课程。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重点应把握两点:一是要让学生看真账页,增强直观感受;二是要阐释会计规则的由来,并进行辩证分析。周华老师新颖的教学思路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第二天上午的研讨会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先是由清华大学的夏冬林教授作“财务会计的演变和思考”的专题报告。夏教授认为讲授会计学课程的教师应系统把握课程的讲授背景,要理解现代财会的变革是从受托责任到决策有用性、从面向过去到面向未来、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从利润表到资产负债表、从表内到表外,并举了大量精彩案例进行讲授,让我们理解了在会计学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夏教授在报告的最后还留出时间回答了参会教师关于会计学课程教学和科研的相关问题。紧接夏教授的报告之后,是由秦玉熙副教授进行外专业会计学示范课。秦老师详细演示了在为外专业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并分享了她的精彩课件和课件制作方法。秦老师认为讲授案例分析课,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并确定相应的专题内容,如她例举的粮食与狗的故事,专题内容则是单项业务在复杂环境下的业务处理能力,主要是培养前后一致的业务思维和逻辑,采用的方式是“剖析业务性质——选用或增设恰当的会计科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业务解决方法”。秦老师还重点强调了在为外专业学生上会计课时应明确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教什么,阐述了非专业“会计学”知识构建方法,并详细讲授了课件制作与使用,她认为应将会计文化融入教学PPT,交流了如何结合精彩课件让课程更为生动、让学生更有兴趣的经验。
次日下午是由胡玉明教授示范如何有效组织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胡教授首先阐述了非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了总体指导思想应是:针对经理人职业特征,强调“如何运用会计”理念为主线,淡化编制技能,强化交易或事项分析,将财务报表编制原理融合到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之中。胡教授认为,在为非会计学专业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应熟练把握总体指导思想,明确如何运用会计的教学目标,根据“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等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会计数字背后的利益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胡教授的授课案例丰富,富有亲和力,注重互动,效果很好。胡教授还利用互动交流时间回答了如何选择授课案例、如何处理课程内容交叉问题、怎么从事会计相关研究等会计教学和科研问题。
经过两天的学习和交流,作为青年教师,两位老师受益良多,不仅在听取诸位教授的精彩报告中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解决长期困扰的教学和科研问题。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体会:其一,同是讲授会计学课程,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内容;其二,作为教师,应非常清楚课程的教学背景,要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要能运用直观教学和辩证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其三,应学习如何选择好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生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四,在科研方面,长期困扰我们青年教师的是如何选题的问题,在与夏教授、胡教授交流后,得到了一致的回答:应加强文献阅读,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学术交流会等,让自己有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在这硬基础上才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